引发塑料凹印收缩孔故障的五大因素
以下内容来自华印软包装微信公众订阅号:rb3602000
当印刷基材的表面张力与油墨表面张力不匹配时,油墨在承印材料表面不能完全铺展,形成露珠状,即造成缩孔故障。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就具体案例作一详细解答。
当印刷基材的表面张力与油墨表面张力不匹配,如基材表面张力较低或油墨的表面张力较高时,油墨在承印材料表面不能完全铺展,形成露珠状,即造成缩孔故障。关于缩孔的原因及相关案例列举如下。
当印刷基材的表面张力与油墨表面张力不匹配。
如基材表面张力低或油墨的表面张力较高时,油墨在承印材料上料表面不能完全铺展,形成露珠状,即造成缩孔故障,原因有几点。
原因
1、基材的表面张力较低
1、基材的表面张力较低。
基材常用聚乙烯、聚丙烯等非极性材料。
表面光滑,致密不适于油墨的附着及渗透,惟一的解决办法则是对其进行表面电火花处理,使其达到印刷要求。
BOPP一般表面张力应不低于38达因厘米,PET应达到达因50,尼龙则应在52达因。
检测则是用电晕笔进行处理检测,合适的表面张力不仅使油墨与基材相溶性好、牢度增加、缩孔现象极少。
2、基材不干净,有油污。大部分油污的表面张力低于基材的表面张力。
有油斑、大部分油垢的表面张力低于基材的表面张力。
大大降低了油墨的转移性能,造成缩孔现象。
解决办法则清除油斑或在未进行印刷时用电火花预处理。
3、基材可能附有一些低表面张力的异物。
缩孔的形成需要同时满足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要求。
热力学要求油墨的表面张力高至不能湿润基材动力学要求油墨有流动性且有足够的时间收缩。
印刷图文暗调和实地墨大、墨层厚,溶剂在挥发时吸收了大量的热量,若此时外在的热量不能弥补墨层损失的热量。
表面面张力相对较低或基材表面张力低。
油墨内溶剂含量少、挥发量少。
温度降低幅度小、油墨流动性变差,从油墨转移到基材少油墨丧失流动性产生缩孔故障。
控制粘度极其重要,根据印刷成品色案深浅及印刷机速和环境温、湿度来决定粘度大小,不同厂家生产不同要求。
4、油墨配方不合理。
4、油墨稀释剂干燥速度太快
5、油墨黏度不适。表面张力低的油墨向周围表面张力高的墨层铺展,墨膜流平变差,严重时就导致缩孔。
可适当降低稀剂用量速度来解决。
温、湿度的变化对油墨的转移性也有大的影响。
印刷车间温度21-23℃为佳,湿度在60%为宜,缩孔故障就少。
6、油墨稀释剂干燥速度太快。原因基本同上。可通过降低干燥速度来解决。
本文由乐白家发布于包装材料,转载请注明出处:引发塑料凹印收缩孔故障的五大因素
关键词: